请问竞品分析报告怎么写?

  • 创意设计 2024-01-27 分享新闻到:
<返回列表

1、请问竞品分析报告怎么写?

在做任何一份竞品报告之前,都应当问明白自己三个问题:

这份报告为什么做?

这份报告为什么做即这份报告的目的,如果是竞品分析的话,那么分析竞品的目的是什么?是有一个问题点需要改善却想不到对策打算看看竞争对手怎么做的?还是为产品迭代过程中的定期优化寻找方法?亦或是了解自己与竞争对手在功能设置上的不同之处?还是为了验证某一想法或了解对手动态?

这份报告给谁看?

给谁看是第二个需要想清楚的问题。报告是面试的时候给考官看?是自己作为产品经理方便自己整理思路?是内部沟通和跨部门沟通的需要?是给领导或决策群请求支持的素材?还是给产品团队成员?亦或是研发和测试人员?针对不同的受众应当有不同的侧重。

这份报告应该输出什么?

这份报告输出的是什么?应当结合前两点来决定。即这份报告所作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给谁看?他想从报告中知道什么?你想让他通过报告了解什么?想清楚前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就迎刃而解。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一定要有相应的结论,没有结论的报告只叫展示。

以上三点不仅适用于竞品分析报告,通用于各类报告的基本前期准备。

二、竞品分析报告结构(结构并不固定,供参考):

体验环境

市场状况(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分布)

行业分析(历史变化、发展趋势)

需求分析(扮演用户、选择研究对象)

确定竞品(产品咨询收集、选择服务/目标用户相同或类似的产品)

竞品对比(多种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异同

业务/产品模式异同

运营及推广策略

归纳和结论

2、微信视频号产品体验分析报告

微信视频号|产品体验分析报告如下:

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一加7 pro。

微信版本:Version 8.0.23。

操作系统:Android 11。

一、前言

如今短视频平台争夺赛已步入尾声,逐步淘汰剩下抖音快手两家独大,用户重叠率达50%以上,标志着短视频平台正式进入了存量时代。但腾讯在微视突击败北情况下,携视频号再次冲击该领域,并且凭借着其庞大的社交生态,打了一场完美的翻身仗。

自腾讯发布最新报告,视频号日活量已突破5亿,陡然成为短视频平台的新星。而本文章将从视频号的产品拆解、目标用户、竞品分析、产品核心特色、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等多个方面对视频号展开了梳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与大家分享探讨。

二、产品拆解

将微信视频号拆解为四个主要板块:浏览视频、制作视频、个人主页、系统设置。从产品结构上来看,视频号最新版本提供的服务在满足产品基础建设外,直播功能的产品地位持续升级,并在流量入口、功能丰富性上持续加码,深度打通公众号、企业微信等功能。

目前视频号已逐步建设成为微信生态中的“枢纽站”,与公众号、小程序、小商店、企业微信/个人微信、朋友圈社群、搜一搜、看一看等微信各场景打通,盘活了微信生态中的全域流量,更有效地触达用户。

三、目标用户

(1)年龄分析。

据百度指数所提供的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微信视频号的主力使用人群年龄集中于20-29岁之间,其次使用人群集中于30-39岁之间,且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

这也许与视频号秉持微信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有关,更受青年人的喜爱。而中年之后的人群,可能存在手机使用频率低或对新兴事物抗拒等多重原因。

(2)性别分析。

同时微信视频号的女性用户占比为39.73%,男性用户占比为60.27%。男性用户数量远高于女性用户数量,与全网整体的男女比例分布存在倒置的情况。

微信视频号是基于熟人社交机制,因此用户所看、点赞和收藏视频都有可能被推荐给朋友,而女生相对更加敏感、不愿透露隐私,可能是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之一。此外,抖音等传统头部短视频平台的购物功能更加完善成熟,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女性选择。

(3)区域分析。

在用户地域分布上看,微信视频号绝大部分用户居住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较少。由此,可推测平均受教育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情况。

(4)偏好分析。

从兴趣偏好上看,目前视频号关注度较高的视频有“影视音乐、软件应用、教育培训、咨询、书籍阅读”等偏好。以上可以初步总结出部分用户特征如下:

1、热爱学习,重视教育。

2、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3、追求生活品质。

(5)用户分析。

通过以上对用户人群的基本分析,可以推测微信视频号的主要用户为以下人群:

1、20-40岁的人群最为活跃。

2、男性的用户量相对要多于女性的用户量。

3、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最活跃,三、四线的用户相对较少。

4、热爱学习、追求品质生活且具备一定经济消费实力。

从上述用户人群特点分析,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我们思考:第一,视频号的用户画像并不鲜明,符合一个平台的用户画像,这也说明,在视频号上不同定位的内容都会有市场,这是一个大平台一贯的特征。第二,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差异性很明显,不像抖音那么年轻化、也不像快手那么下沉,视频号的人群更广泛。

四、竞品分析

想明确视频号的产品定位离不开对当前市场上主要竞品的分析,而短视频领域头部产品主要是抖音和快手两家。首先是抖音,其通过上述图片所总结的产品策略,来保证了抖音强大的信息流和稳定的用户活跃,也使得信息流广告得到了巨大成功。

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有优质视频得到大量分发,使得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视频制作者之间的关系较为薄弱,缺乏紧密关系,公域流量为主,私域流量薄弱。其次是快手,可以说快手的产品定位和策略决定其对内容生产者较为友好,质量稍差的内容创作者也能得到足量分发,从而提升创作动力。

同时,粉丝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用户相信创作者并愿意为其买单。这也使得直播成为快手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总的来说,目前在泛娱乐内容的短视频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市场增幅放缓,进入存量市场。抖音快手两家用户重叠度不断上升,都在做用户下沉和渗透。因此在当前竞争格局下,仍然选择以“泛娱乐”作为主要内容是不明智的。

另一方面,抖音和快手仍属于陌生人社交为主,关注的好友大多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好友,而基于现实好友的短视频社交社区目前仍然是一个空缺,而微信凭借其庞大的熟人私域社交网络,正好可以补足这一的空缺。这也是视频号在能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超过快手成为第二大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原因。

五、产品核心特色

微信视频号的主要定位在于“品牌展示”。因为视频号搭载于微信生态之上,而微信目前承载了多数用户的社交关系网络,故用户在微信中发出的每一段公开信息,都将影响他的社会形象。换言之,微信用户在公域中发出的每段流量都将塑造他的品牌。

并且视频号相对于传统的朋友圈而言,拥有更加多元丰富的展示形式(视频、直播等),或许未来有望取代朋友圈,成为用户最大的品牌宣传窗口。此外,视频号用户会更多地愿意选择点赞,生活类,情感类甚至时政类视频,以此来塑造自己阳光正面、热爱国家的正面形象。

而视频号主要的产品特色可以概况成“去中心化”、“熟人社交基础”、“算法推荐”、“记录真实生活”这几个关键词。首先是去中心化,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近两年区块链技术的带动下广为人知。大致意思指的是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没有一个中心点会对其他统一的管理,各个节点平等。

而在视频号里也同理,每个人发布的内容都是平等的,得到的流量是公平的,不会出现抖音那样你的粉丝越多就一定会有越多的流量曝光。其次是熟人社交基础,视频号搭载于微信上最大的优势就是熟人社交,以强关系为基础做短视频平台,这会更加便于短视频的裂变分发,同时用户互动的意愿也会相对更强。

再者是算法推荐,算法推荐已是短视频平台所不可或缺的,同时也在抖音上被证明其作用的强大,因此在视频号中,看完了朋友正看的,也可以选择按照系统偏好推荐来看视频。最后是记录真实生活,这点与微信朋友圈的定位类似,目的就在于鼓励用户们记录当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无需过多包装、无需过多掩饰。

但形式却由朋友圈的图文形式,转变为视频形式,包含更丰富信息,记录更美好的生活。

六、功能分析与优化方案

(1)适当降低“多位朋友看过/关注”推荐来源的权重。

功能需求说明:由于视频号主要是基于熟人社交机制,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机制,微信选择摒弃传统抖音中心优秀视频推荐,而选择好友推荐为主系统智能推荐为辅的模式。而这其中“多位朋友看过”的推荐方式却广为被诟病。

正如文章上方产品定位所述,由于微信绑定了大部分人的社交关系,用户在微信上的每一段公开信息,都可能影响他的社会形象。因此这种不是建立在用户自行选择基础之下的推荐机制,有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户反感。另一方面,这样不建立在用户选择下的推荐,也可能会因系统推荐机制的失灵,而出现劣质视频被推送的市场反向选择。

需求优化建议:“看一看”与“视频号”的内容不同,前者的“多位朋友看过”是属于好友的主动行为,主动点击了公众号文章,而后者则属于系统推荐,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行为,因此往往后者的推荐方式容易引起用户反感。所以建立一套适当的评估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是否“看过”需要增加多方面的评分维度,如停留时间、视频播放完成率、查看作者主页动作等。

(2)完善视频号内容制作功能。

功能需求说明:视频号的视频制作界面,主要可以通过“拍摄”或“在相册中选择”这两种方式进入到该页面。但目前该界面仅有“添加背景音乐”、“添加表情”、“添加文字”、“视频裁剪”、“字幕识别”等基础视频制作功能。

需求优化建议:以目前视频制作功能界面,来对比抖音快手两家头部产品,不难看出该剪辑制作页面功能仍有待完善。平台需尽可能争取通过功能包装,帮助用户消除技术难点,增加创作欲望。

例如:爆款视频的同款制作功能,通过提前预设好的音频和卡点,用户仅需要上传对应数量的视频素材,即可快速得到同款视频。这样降低创作门槛的功能操作是有利于促进用户创作,增加平台UGC创作比例。此外,滤镜、参数自定义调整等基础的美化功能也有待开发。

(3)先内容后引流,否则可能重蹈覆辙(微视)。

功能需求说明:由于视频号属于“去中心化”的视频推荐机制,这意味着素人的视频创造,在第一波流量有可能与大V相同,与抖音大量导流推荐大V的优质视频思路不同。这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素人创作者,但同样也劝退了很多视频大V、专业PCG和MCN团队深耕视频号,而大V的缺乏势必会降低平台作品质量,而导致用户流失。

这一观点与友望2022年1月所统计数据情况不谋而合,全网TOP前50的视频号,月发布视频量除个别(央视新闻291、人民网218等)以外大部分在30个作品左右,远低于抖音动辄数百的发布量。

需求优化建议:笔者认为微信视频号应采取差异化策略。即要建立起自己的差异化以及目标用户群体,利用好优势流量,优化内容和算法技术,保证优质内容创造者能在视频号中获得对应的报酬,享受前期红利,从而激励前期创作者动力,并吸引大量顶流大V加入视频号平台,以此来增加平台视频作品质量。

简言之,就是需要先有人再有内容最后引流。因为视频号优势在于微信的流量,同时微信近12亿的月活,带给视频号近乎无限的流量。而劣势在于内容,但没有内容就可能会有用户流量流失的问题。因为如果只是流量进来,但内容却不好的话,正如当年微视补贴热度过了,平台也随之黄了。

七、总结

视频号不能一味地模仿跟从,而是要根据自身定位创造出新的方式。微信很清楚现状,抖音无法被替代,正如微信也没人可以替代一样,一个只懂得跟在竞争对手屁股背后发展的产品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因此在做视频号之前,微信是绝不会选择主推纯个性化推荐,而是更多利用好微信具备的强大社交关系壁垒的优势,基于社交关系链的用户协同过滤机制进行内容推荐。事实证明,视频号这一选择是成功的,短短几年日活已超5亿次,超过快手成为仅此于抖音的第二家。

不得不说,视频号应该是微信近年来最大的突破和尝试了。作为被誉为最佛系的迭代APP(平均微信以年为更新单位,且每次更新的改动也不大)。

而这一次视频号的推出,使得微信用户少有的可以“被动获取”内容、同时能低门槛地将内容发表到朋友圈外——“公域”范围的产品,不仅代表微信“短内容”的未来,视频号作为一张行走的名片,还肩负着用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期待。

最后借用微信官方的一句话结束正文:“视频号是一个让你记录和创作的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愿你有愉快的视频号体验之旅,并通过它看见独特的自己。”

3、如何做好竞品分析?

网络上关于写产品竞品分析的文章很多,做运营类竞品分析的文章比较少,所以今天抛砖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分析竞品运营中的思考和心得。

每天发生在我们APP里各种变化都是值得运营学习的最好材料,尤其是竞品的变化,更是有许多与自己直接相关的经验可以学习。

通过观察和分析竞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动态变化,市场格局,找到细分机会;获取灵感,吸收经验,策划优质活动。当竞品出现杀手级功能或病毒型活动的时候,也能够迅速跟进,被对手验证不成功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少走弯路。

要想写好一份竞品运营分析报告,

就需要先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

在我看来,好的标准主要是和写报告的具体目的有关,能不能实现写报告的目的才是衡量是不是好报告的唯一标准。

比如领导让你去研究一下竞品的用户运营情况写份报告:

有可能是为了寻找可借鉴学习之处,

有可能是为了摸查竞争对手情况做好应对策略,

也有可能是作为融资计划的参考数据,

还有可能是看你最近工作量不饱和给你找点事做(囧)。

......

以上几种不同的目的,需要的分析报告非常不同,有可能满足其中一种目的的优秀报告,换到另外一种目的下,就会变得参考价值很低。

常见的竞品运营分析主要目的和侧重点有哪些呢?

1.学习优点

需要独立思考,通过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原因,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

2.开拓市场

在没进入这个领域之前,想看看有哪些竞争者,重点通过多维度的横向对比判断全局。也要把竞品及用户群重合的潜在竞争对手考虑进去。

3.竞争策略

重点分析优缺点,细分人群的需求满足情况,竞争策略一般会从对方的弱点及未满足的细分需求主要着手点。

4.预防性策略

重点通过分析过往运营活动节奏和类型,推测竞品的可能动向,同时这个需要定期观察更新。

5.用于求职加分

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分析透彻,可以包含一些对产品层面的分析研究,适当地表示出对产品和行业的乐观和喜爱。

明确了做这个报告的目的,接下来就可以更具体的操作了。

确定竞品分析对象的方法,是先全面后精选:

“先全面”就是尽可能找到竞品和潜在竞品,是为了对行业全面了解

“后精选”是为了聚焦关键竞品

如果是比较主流,常见的直接搜索关键词就会出来比较多的产品了。因为主流产品都会认真地优化ASO,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在热门核心关键词能够被搜到,所以这个方面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是新的领域和行业,可以到这几个新产品发现平台去搜索看看。Producthunt是新产品曝光平台的鼻祖,可以看到每天新产生的各种新产品。36氪旗下的Next是国内类似平台的追随者,更多国内的产品会在这平台发布。mind和today分别是爱范儿和IT桔子旗下的平台,也还不错,可以作为一个补充。

另外,也要看看用户群有重合的产品,即使不是直接竞品也可以考虑进来分析,就像牙膏和牙刷,彼此之间不是竞品,但用户群是一样的,在很多市场策略、运营方法上也是类似的。

怎么样可以把需要的产品找全面呢?

【关键词搜索延展法】

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找到其他相关的关键词。

举个例子:

比如,我尝试一下我不太熟悉的一个婴幼儿领域,搜索“婴幼儿”后就会发现很多相关的关键词,比如“早教”、“胎教”、“启蒙”、“宝贝”、“宝宝”、“萌宝“;

通过搜索“早教"又收获了一些关键词,比如:“识字”、“认水果”、“学数字”、“拼音”、“讲故事”等;

通过搜索“胎教”又发现了“母婴”、“妈咪”、“儿歌”、“起名字”、“亲子教育”、“辅食”、“育儿”等关键词。

通过一个关键词,搜出来的信息提取更多相关的关键词,在通过关键词继续搜索信息,再提取关键词,直到这些关键词能够形成一个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信息图谱,就对这个领域大概有哪些东西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

另外,通过搜狗微信搜索,朋友圈搜索都是个很好的信息补充,有的时候可以惊喜地发现到一些一般搜索引擎搜不到的东西。

竞品分析找全面了之后,还是要回归最初开始做竞品运营分析的对象去选择,如果是为了学习优点,一般选择竞品里比较领先的几款产品,如果是为了开拓市场,就要多选几款进行横向比较。

查看一些这个领域的分析文章,了解一些这个领域的专家是怎么看行业发展,获取一些优质的观点和认知,以及拓展下看问题的角度,还能收获一些行业的数据和发展预测。

这种资料一般在科技媒体上比较多,以下是常用网站推荐:

数据一般是一家公司的核心机密,任何时候不会全盘地分享出来。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获取竞品的数据觉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尽管一些核心数据我们无法直接获得,但我们也是可以间接获取到一些相关数据。

1. 自己测量统计、抓取数据

\u200d

可以通过实际体验产品,记录产品的数据变化,从而推断出整个平台的部分产品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是个社区产品,最核心的数据应该是发帖量、浏览量、回复数、在线时长等,前面3个数据是可以直接通过产品进行手工统计的,以24小时为一个单位,统计一段时间(比如14天)的数据,并进行平均计算等。

有些数据则是可以批量抓取的,尤其是web端的产品,有些数据是显性可见,但手工统计比较麻烦的,可以让开发同事写个脚本跑一下统计出来。

2. 用已知数据进行推测

有一些数据可以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和估算。

比如想知道某款竞品APP的下载量,我们可以查的到是一些安卓市场的下载量数据,比如应用宝、360、百度、华为应用市场的下载量数据,假设不同手机的下载比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加上自己家产品在不同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就可以推断出这个竞品在没有公开下载数据的应用市场(苹果、小米)里的下载量了。

如果自己并没有相对应的产品已知数据,那就用公开报告里的手机市场份额进行推断,比如微信的手机终端型号分布数据,推断出竞品的总体下载量。

3. 获取公开的数据报告、文章报道

这部分可以到研究机构专业的数据报告里去看,比如艾瑞、易观、199it、Talkingdata、企鹅智库、爱知客等,虽然大部分需要付费,但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免费内容可以参考。

如果公司规模大一些了,还是可以考虑付费买一些数据的,比如Appannie里的,可以看到更多直接的数据,比用推测的方法准确多了,而且是动态变化的。

4. 混入竞品的种子用户群

种子用户群里的用户相对活跃,可以主动和其他用户聊天,了解用户想法和需求,且和对方工作人员沟通起来也很容易,通过混种子群,一点一点地也能够知道不少竞品最新的动态、数据等信息。

注意事项:

1. 现在刷数据的行为非常多,公开数据很多不准确,不要全信,始终保持对数据的怀疑!对得出的结论,也要保持谨慎,有可能的话多用其他角度进行交叉验证。

2. 判断不要过于主观,尽可能深入问题本质,多问自己几遍为什么?真的吗?还有什么原因? 有什么可以佐证?

产品和运营是紧密结合的,运营是需要基于产品的,所以我认为在做运营竞品分析的时候,离不开对产品的理解和分析。

所以在选择分析维度的时候,有时候也要加上产品的维度。

下面我列出了综合类、产品类、运营类的一些维度:

实际分析中,结合竞品分析的目的,选取几个(不是全部!!!)作为分析的维度。

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中重要性也不同,怎样知道哪些维度会比较重要呢?

从产品的核心流程相关的维度就会比较重要,比如电商产品,浏览和下单是最核心的流程,所以和浏览、下单有关的,如UV、跳出率、下单率、SKU、GMV就肯定会在电商产品中比较重要,需要作为重点分析的维度。

『体验法』

要做分析,先从体验开始。体验一款产品或活动,可以分别从小白用户视角、忠实用户视角、产品设计视角来看,完整地走完整个流程,去感受整个被引导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包括困惑、冲动、烦躁、愤怒、喜悦、诱惑。

通过对产品的整体体验,对产品有个基本的认知,是运用所有方法的基础。

对比法』

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比法了,因为对比之后发现的差异,最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对比中既可以是A产品和B产品进行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

不同产品之间的对比,有一个技巧,就是用表格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维度列出来,逐一填充不容易遗漏,最终形成一个看起来非常直观的表格。

下面有个图示,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截图自一份网易团队很早之前的一份分析报告)

如果上面这个表,用纯文字进行表述,你可以想象下写的人和看的人都会有多累。

在同一产品不同时间阶段的对比上,多结合不同时间段的背景和产品特点,深入思考变化的具体原因。

另外提醒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一定要把流程图画出来,分析产品务必要画出产品流程图,分析运营活动就画运营流程图,把流程图画出来,就能看到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区别。

如果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试着去画一下,京东、美团、唯品会3个产品的下单流程,然后就会发现不少意外的收获。

同一产品不同时期的对比,我举一个我日常经常分析的例子,比如我想了解过去1个月虎嗅的公众号哪些文章很火,哪些没人看,从而帮助我了解科技阅读爱好者的喜好,从而对我下一步写出用户更喜欢的文章会有帮助。

我是这么操作的,首先统计一下虎嗅网过去1个月的206篇文章标题、阅读数和点赞数,然后看阅读数最高的前20篇文章,而阅读数最低的10篇文章,并分析和研究,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在哪里。

(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前20的文章)

(图:虎嗅网 4.17-5.17阅读数最差的11篇文章)

受制于篇幅,我这里就不做深入分析了。只从标题和阅读数上简单分析可以发现2个结论:

1. Papi酱、成人用品展、杜蕾斯空气炮、百度莆田系、直播等热门话题的报道和剖析本身就容易带来更高的关注和流量。给我的启发是,如果有机会结合热点写一些深度文章会有不小的传播。

2. 阅读量最低的10条中有6条都是广告。

上面还只是从标题和阅读数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打开每篇文章对应分析,还会有很多有价值的发现。

『测试法』

通过做一定提前规划的动作进行测试,根据实际反馈,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比如想知道一个社区产品竞品的用户内容喜爱倾向,想了解这个产品的用户,到底是喜欢干货、鸡汤、美女、时政还是八卦,提前把每个类别的内容准备3份,每天选3个时间段,每天按预定的时间发,然后看用户反馈得出结论。

这样做每一类内容都至少3份,消除了一些内容质量的差异,3个时间段都有发,消除了时间段不同的差异,最后体现的效果,就会相对准确一些。

下面这个图就是根据上面的计划要求排的一个内容投放时间表,根据表排的时间发内容,并进行阅读量的统计,这样根据实际反馈得到的结论就会更靠谱一些。

通过最后测算出来的阅读量,发现这个用户群比较喜欢鸡汤和美女,对时政内容不感兴趣。

『推断法』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做出一定的推断,从而得出结论。

比如想研究某个活动对某个公众号的效果,在这个活动前,该公众号头条阅读平均是1000(7天以上),某个活动后头条平均阅读数增加了200(7天以上),根据公众号打开率一般在10%上下,就可以粗略地估计出来,这次活动增粉大概是2000人左右,实际的话应该会更少一些,因为会有新增的粉丝打开率高一些,且估算的期间还有非活动带来的增长,所以粗略估计下来,应该是增粉1000-2000人之间。

再看到竞品做这次活动,送了一台999元的手机,10张电影票,成本大概是1500元,也就是这个活动的平均增粉成本在0.75-1.5元/个,如果觉得这个成本可接受,就可以换个噱头模仿对手,同时在各方面多做些转化率的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借鉴和优化得到一个很好的活动策划了。

有些过往活动信息找不到了怎么办?

很多APP里的活动主要是通过Push或者Banner进行推广,活动结束之后就很难找到这些信息的入口了。有个小技巧,一般比较重要的运营活动都会在APP同名的公众号进行发布,浏览公众号历史消息,就可以获取到不少过往活动运营信息。

『套用工具、模型』

分析问题中常用的分析工具:5W2H分析法、十字象限分析法、MECE原则等;市场和战略中常用的方法,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SCP分析模型、麦肯锡矩阵等。

这些工具模型都能搜索到,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下。

1.报告阅读体验要好:

要充分考虑到阅读报告人的体验,能够让他清晰地理解到你的观点、论据。一般我们在认真看长文件之前,都会先快速拉一遍扫一眼,对于阅读体验差的文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份文件的质量不会太高。

阅读体验好,有几个具体的注意事项:

a. 要有目录,章节结构明了,规范段落,加上“1.1、1.2”这样的标识。

b. 排版清晰,段距、行距适中,字体大小有层次感。

c. 图文并茂,多用图表,不容易描述的地方要加截图。

2.一定要有结论:

分析报告不是小说,一定要有结论!不能让别人看了你很长的研究论述之后,还要费尽心思猜你想要得出的结论。

即使分析的对象比较复杂,目前无法准确判断得到推论,也是有一个“结论”,即“情况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析的结论一般可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总结,二是对自己的行动建议。

3.观点和描述不要过于主观

过于主观的分析,很难让人信服和接受。即使有主观感受,也试着分析一下,是由哪些客观原因造成的?

举例:“这个界面我比较喜欢"就比较主观,可以分析下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是更简洁?间距合适?色彩更好?效果很酷?

“这个下单流程体验还不错”也比较主观,好在哪里?加载更快?步骤更少?更符合原有习惯?支持支付方式更多?

如果比较复杂的主观描述,可以用打分替代。

比如对于某个模块的体验,描述好不好的如果用词语的话,就会有“还行”、“很好”、“很棒”、“不错”、“牛逼”、“超赞”的话,就不好进行对比,到底是“牛逼”更好,还是“超赞”更好?

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对于这个方面用分数进行衡量,比如用0~10分对这个体验进行打分,这样就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不同产品更直接的对比了。

4.求职提交报告的建议

在结构清晰的情况下,字数多、页数多一般代表你的投入了很多,这会在态度上首先赢得一部分加分。

写整体竞品分析比只分析求职产品风险小一些,因为只分析求职的这家产品,不太可能在认知上超过面试官,有亮点也不容易出现,有纰漏却很容易显现,加上竞品一起写就会更容易出彩。

报告最好生成在线链接,再用短链接+二维码工具生成一个二维码,嵌入到简历中,方便HR打开。

最后说的话

其实要完整看完这篇完整挺不容易的,要实际开始写更不容易,甚至是痛苦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需要消耗大量脑细胞进行学习、思考。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写竞品分析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

不想写、懒得写的人会逐渐落后,相反的,能够沉下心来写的人,能够在职场上逐渐拥有一个差异化的竞争力。

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写一份呢?

4、如何撰写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竞品分析?


本文的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网站内部分文章以及图片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新闻到:

更多阅读

电商助理是干什么的

行业动态 2024-01-27
1、电商助理是干什么的电商助理负责协调公司内部资源,配合总经理拓展商务......查看全文

视频号直播带货需要什么条件

动态 2024-01-27
1、视频号直播带货需要什么条件视频号直播带货需要的条件包括视频号开通及......查看全文

青海联通用户通过微信营业厅

公司新闻 2024-01-27
1、青海联通用户通过微信营业厅话费充值有优惠吗?通过中国联通微信营业厅......查看全文
返回全部新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Copyright © 2016-2023 网联世纪(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确 认